等到下星期赶市场时,我在别处听到消息,那块玉件卖给别人一万五千元,人家转手卖了六万多。我倒不在意人家赚了多少钱,因为如果我买了,肯定不会出手了。我遗憾的是那个机会没把握住,像这样的玉件我再没见到过。, w" i) x5 U6 y" m; \. F% y, O
对于那个店主,他并没我的难处,因为他的货物周转很快,背后有不少当地的大买家支持,资金比我雄厚的多,拿出这点钱他是轻松的。遗憾留下,永远不能弥补,谁让我当时顾虑太多,没下决心呢?当然遗憾不久,在他那里迎来了另一种补偿的机会。% U; Q1 I _4 z+ z( V2 r6 M0 \+ R; Z) x
那天我逛完地摊,推门进到他屋里,有两个天津人跟他谈生意,我没有打扰,顺势坐在椅子里,冷眼旁观。看来仍旧是最关键的价格没谈拢,不得不告一段落。两个天津人临出门问一句“一千二百元行吗?”
; K% Q. t2 e D2 E. |店主不同意,那二人转身走了。我好奇的询问情况,原来他上了一枚印章,天津人看上了,喜欢得不得了,就是不想出价。为了少花几个钱来过两次,还让别的同伙来帮局,压低价格,联手打击他的心气。在这一点上,天津人特别团结,一伙人共同对外,那是很烦心的。
5 G0 U& l. B a" Y' F' ]“啥样的印章,我看看。”我说。6 x4 ?& V0 q; _8 ^. g6 J4 U" ]
他在柜台底下取出来。我端在手里细看,个头不小,章面是椭圆形,足有六七厘米长,三四厘米宽;印纽雕刻摇头摆尾的狮子,刀法老辣,状貌雄浑,看上去就不是普通的货色。再看印文只有两个字,我对文字感悟能力差,也没研究过,什么字看不清,可那猛厉的钝刀刀法和粗犷豪迈的雕刻功夫确实震撼,而且有边款。道光年间的东西,这样的文人印章是不多见的,当时的行情价大约万把元左右。见(图1-8)
' J3 t6 ?+ q9 z( P/ B+ e“多少钱?”
+ K& O; s# C' C6 N2 V“一千五!”" o$ I& H: ~ J
“好,我要了,马上去给你取钱!”8 ^7 T7 N- i" {- |! G1 W
我看到第一眼,主意就打定了。这种东西能放过吗?价钱不高,何必斤斤计较?我凭热情做事的风格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已经看好,马上当机立断,到马路对过取了款,交割完毕。
1 V8 |; Q, T( J7 \把东西装进兜里,仍旧坐下来闲谈,没过一会,天津人又回来了,不紧不慢的开口询问,他们万没料到前后仅几分钟时间,货物已经归属他人。知道成交后,那种沮丧和失望,确实会留下刻骨的教训。3 F5 v9 X9 L, k0 v5 ]" A
徐问渠是清道光时代比较著名的篆刻家,篆刻功力深厚,经常与最著名的篆刻名家合作治印。他还是著名收藏家,收藏有两件带铭文商周青铜器。像如此大个的章,雕刻之精工,款名俱在,时间又明确,绝对是他作品中的精品力作,当然比普通的更珍贵。不久,有人打听到此事,出价三万多购买,我哪里舍得?6 I7 }& w- U- W3 w2 c& }
2 C# T7 t" z! Z7 r' f/ W% o
点评:人往往有一种贪心,总希望花更少的代价买一件精品,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倒失去机会。精品太少,而求购者多,当机会来临时,婆婆妈妈,计较一点小利益,实在不值得,何况货物价格并不高,还要耍奸,错失良机就不意外了。不想碰到比较疯狂的买主,而我是那种只要手头宽裕,见到满意的东西,就缺乏金钱概念的人,只要各方面条件具备,把握机会也就自然而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