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楼主: 无边落

藏乐集(收藏原来是这般如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6: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乐集(收藏原来是这般如此)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3 R) r' t- D+ C4 d9 ]9 F- t3 p) X9 @+ p( f4 ]
三、        印象最深的买主( c. E9 T* W* p' Z  t% v
! e7 T" v7 D) y1 ^4 Q
1、        买主一3 t. g3 C0 }9 b
第一位买主是一位斯文的中年人。在一个摊儿上,他拿起一个青花瓷碗先是翻来覆去地看,看得差不多了,回身从自己的背包拿出一件高科技产品。我一看,好嘛!ipad !只见这位老兄打开电脑资源管理器,不一会儿,ipad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青花碗图片。感情这位老兄是在通过高科技产品ipad里的图片与他手里的青花瓷碗比对呢。8 @6 D; Q0 M. q9 I, b+ N7 a$ d# z3 A3 C

+ s! s) a  _& |5 Z# Q7 E; t这个方法好,我把它就做“按图索骥法”。说不定用这种方法还能捡到“大漏儿”呢。  J) Q: N5 Q5 A, d
他的这个举动引来了大批的观众,好多人都围在他身后想看个究竟,尤其是我离他最近,看得那叫一个真切。
3 c- v  y2 V4 R通过这么一比对,老兄对他手里的青花碗做了一个明确的鉴定:活儿不对!之后扬长而去。' J/ _% n. U% M9 L

* H& y+ L  \, R" o/ r$ X等有钱了,我也买个ipad,按图索骥,看谁还敢蒙我。可ipad里边的那些真品图片,我上哪儿去找呢???找这些图片也是一个大工程啊!
) e7 z8 G9 v4 K7 d0 s7 [/ \
6 P+ \, d4 E7 z2、        买主二2 M% U1 w( D* b* N
    第二位买主是一位乐观通达、健康向上的老者,一看就是一个很有层次的买家。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笑声一片。买东西的时候是笑着跟你砍价,不买东西的时候也笑着跟你唠嗑。买完了以后,他老人家趁摊主不注意,依然笑着往自己的小布包里塞本属于摊主的宝贝。哈哈!这也是一种“捡漏儿”。当然这种做法难以得逞,因为,摊主们虽然也跟着他一起笑,但眼珠子始终不离开老者的手。老者的手只要一有动作,这些摊主们就赶紧先下手,使劲儿往自己这边划拉东西,生怕一不留神,自己这些好不容易从农村老头手里划拉来的宝贝被这位乐观的老头给划拉走。
2 w) R4 R1 ~0 k- b$ r! |# w& s6 `
* i5 R0 a* Z% \3、        买主三
' \2 e7 e$ W& G5 Q( j( |第三位买主还是一位老者。怎么都是老者呀?我有时候都怀疑自己,现在搞收藏,是不是说明我已经老了?怎么我感觉只有“老东西”才喜欢老东西(古董)呢?(对不起,在这里我没有歧视老人的意思,相反,我非常敬重老人。我只是用了一种写作修辞方法来加重文字的色彩)。, [% K, `; q3 Z) ]+ T
1 }5 f  [$ e$ o8 j
这位老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知识。他基本不买东西,就是“看”,看完了“说”。比如:面对一堆陶瓷残片,他能说出每个残片的特点,并断定其年代。& t+ g  n5 ]0 i% A# l

, C4 R4 s, v2 \我蹲在他旁边,顺便“偷”点儿他的知识。比如,行家们都说元青花如瓷瓶的底都非常厚重,但是我从来就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这回从这一堆残片与老者的对话中我总算找到了答案。原来元青花真的很厚重呀!
/ V9 `1 s' F, c# r0 n4 _. T' x  V, Z! m
7 j# L# d5 G' Z5 K5 e1 e" w' |  z并且,从现在起,我又开始喜欢上陶瓷残片了。3 d5 i2 K4 Q: N% `% ~

. n5 M" o  L$ v4、        买主四
8 }; w$ |0 G6 Y2 [- K8 w+ n第四位买主应该是一位欧洲人,但具体国籍不详,因为他说着流利的汉语。从他的汉语腔调里,我实在判断不出他的国籍,甚至我觉得要想从他的腔调里判断出他的国籍比断定青花瓷的年代更有难度。4 u9 {  [' I, N
$ s# \, B. |- T; `+ u- D) i: L
都说欧洲人喜欢中国的古瓷,这话一点儿不假。看看这位外国友人买的东西,一色是仿宋的白不啦叽、黑不啦叽、灰不啦叽的老瓷器、大罐罐,而对那些花不啦叽的青花、粉彩瓷器他根本不屑一顾。- g& v5 b- o& ]0 T- F1 X

8 E3 _( Q6 m! [我给他数了数,他一共买了14个坛坛罐罐,花了3000多块人民币。数完之后,我就替他发愁,这么多、这么大的家伙怎么往欧洲运哪?
' M! f6 `- p$ p' ?( T. M3 ~+ w! M9 B0 p5 Q5 A
5、        买主五9 J; s9 v- \* r$ w6 [4 X5 c
第五位买主应该是两个人,一对儿外国老夫妻,国籍不详,因为他们说的外国话我听不懂。两位老夫妻蹲在一个地摊儿上,花了半天时间,挑了24个造型各异的陶瓷鼻烟壶,付钱的时候出了点儿小问题,肯定是买卖双方在价格上没有达成一致。8 {9 c* @  j. U) m" B
; u% w3 v- r  O; g
结果,两位老人扭头而去。卖货的女摊主一看此情此景,不敢怠慢,飞身冲出5、6米,拦住了两位老人。在她连说带比划之后,嘿!两位老人真的回来了。“二老”拿起那些鼻烟壶后,我看到了外国老先生付给摊主的钱:380元RMB。+ y2 F' S4 C: Z  p% d7 e( R

4 T3 R9 W2 W: ~6 Q(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6: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昊天世纪 于 2011-9-28 08:42 发表
9 @& K2 m$ j; R期待中。。。。。
5 l$ Q1 T* D7 m
  \& {% ?/ h% V' U7 d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7: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乐集(收藏原来是这般如此)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 ~% Q* P- c) n: K9 Y) @0 w% g# b! ]. c" h( U
四、        印象最深的展区
8 Z7 Y0 A+ O/ Q1 h潘家园旧货市场十几个展区,几千个摊位,到底哪个展区给我印象最深呢?不用问,当然是“四个顶盖大棚”展区(不好意思,这四个顶盖大棚的展区名称,我给忘了)这里卖的都是仿品,说好听点儿应该是“工艺品”,说不好听点儿应该叫“作伪品”。这里的“宝贝”太全了,仿陶瓷、仿青铜器,这么说吧,古代有什么,这里就有什么。我上面讲的那几位外国人买的瓷器都是从这个展区买的。
+ f% U6 ?8 z) R4 A- _3 Z, S! |" [) n+ K9 h
因为卖的是工艺品嘛,所以这里的“宝贝”超级便宜。比如:一尊黄铜亚金观音铜像才200块钱。但几乎所有的摊主都会告诉你,他们卖的都是仿品,或者叫工艺品。我觉得他们挺实在的,最起码他们说实话、说真话,卖的东西既合理又合法。一位来自景德镇的小伙子就告诉我:我卖的是仿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你看多实在呀!
6 k6 P% p9 M' ]4 i/ k- s8 s$ d/ W& @" I4 m
但同时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仿品要是流到国内其它古玩市场,瞬间它们就有可能变成“古董”,因为这里的很多仿品我大都好像在我们当地的古玩市场上见过,甚至我还亲自买过。可那些卖主们哪个承认自己的东西是仿品呢?都当真的卖呢。
# T; ]) P0 m; R. _+ G1 N9 w  j% e9 x+ K8 W
五、        我淘的“宝贝”
7 c" p2 X5 ^5 F我决定就在上述这个展区买点儿仿品带回家,买点儿教训带回家。
+ s- R1 _# i- v: t  I' R- l4 c4 T' K- R& E) l. \
买什么呢?我昨天在我们当地的古玩地摊儿上买了一个陶瓷青花笔筒,对!我就在潘家园再买一个与之极其近似的仿品,看看它到底值个什么价。
) c  P/ l8 L) p' Q: p8 j/ x( e' q1 h
8 d6 u% X/ x& n; j  Q, P在一个摊位上,我发现了目标,这个笔筒跟我昨天买的那个笔筒超级相似,大小、色彩、内部的旋纹、做旧的痕迹都符合我的购买标准。对!就买它了!3 h1 x8 K6 h1 [! N+ e% g
  Y- z  `+ e6 I8 ~
我问女老板:多少钱?
* ]5 x( F( |9 Z0 B# P1 H+ M女老板答曰:30块。* m$ D- o" n; s5 @1 ~8 G
我又问:20买不?(因为我实在不好意思再出10块钱的价了,再砍价的话就等于白拿了,人家女老板怀里还抱着个孩子呢)5 f+ `6 G2 K) e7 i# \5 R' \1 @
女老板又答:拿走!# a  Q8 G4 u7 v
4 ^+ M& F  {' m/ p: C  \
嘿!买卖成了。/ N2 D& m5 D( u1 J
可我的心也沉了。
0 F- h  ~8 S5 C8 \2 @. ]4 B# F5 o; G5 d3 \
昨天在我们当地的古玩市场上,我死缠烂打、兼施诡计地,好不容易买到一个120块钱的陶瓷笔筒,在这里就变成了20块钱一个。我郁闷哪!我就是从家里买票坐火车来北京,到潘家园买这么一个笔筒,再买票坐火车回到家,也比在当地市场买的那个笔筒便宜呀!5 J, q1 D9 r( k$ B' b

5 B4 M4 Q, B* |! j) G5 Q$ q1 m买了这个20块钱的笔筒,我当时就产生了一个“邪念”:在潘家园多买几个便宜笔筒、青铜器之类的东西,回到我们当地摆地摊儿卖去。唉!我不能啊!我的良心还没差到那个程度。但我相信,很多初次来到潘家园、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人肯定都会有这个想法。7 Z% O7 B' d0 ~9 k( S0 {4 E+ ^
* `, A" F! Z  o8 {* c$ h
通过买这个笔筒,我当即对我们市场上的95%的“古董”都产生了假货的感觉,这是我到潘家园旧货市场最大的收获。* Y& j) I, r% t0 y+ ~
" W- D! U/ M9 }6 t( M4 X+ g* r1 @; g4 s. N
[ 本帖最后由 无边落 于 2011-10-13 10:09 编辑 ]
DSC00145.JPG
DSC00146.JPG

您看把这老者画的,唉!!!

您看把这老者画的,唉!!!
DSC00148.JPG
DSC00156.JPG
DSC001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9: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乐集(收藏原来是这般如此)

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z. o4 r5 N* K) G

8 G5 h2 @* a8 I# w/ J这些天我成了北京人儿了。前天刚从北京回家,昨天我又来到了北京。这次是我们到北京一家公司谈业务。
' ]7 f# j  w5 H4 R5 f! w. B' W* _
今天上午,我们到这家公司去正式谈业务。5 _( P3 J# \5 B+ u+ [8 K: ^) A7 Q
在谈判之前,我发现公司老总的办公桌上有几个石、木类摆件。我跟老总是朋友,所以我很随意地顺手拿起一个玛瑙石看个究竟。然后,又拿起一大块沉香树皮闻了闻,嗯!味道好极了!看来老总大哥也非常喜欢收藏品之类的物件。我们真是志同道合呀!
, o5 }7 J! p" g& w& n$ r% N' k2 ^. d6 q1 V
0 v! b  W9 f- z( s& V+ |业务很快就谈完了。距离回家的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 t$ i0 Q- v+ t* w
我去哪儿转转呢?我想起了几天前在北京的一家工艺品店里看到的陶瓷残片,接着,我想起了陶瓷残片收藏大师“片儿白”白明老师,然后,我自然而然想起了他创建的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对!就去睦明唐,去见识见识陶瓷残片的“残缺之美”。3 U$ r8 b( g/ I) t6 ~/ h+ Z6 s
* R4 {3 Q7 G1 V, _
打车来到白桥大街,又步行找了一会儿,睦明唐终于被我发现了。
7 s9 P( o' u# B- n当时正值中午时分,睦明唐内除了店员,几乎无人,这正好可以让我静下心来仔细品位、尽情观赏。我首先大致把这个几百平米的博物馆看了看,里边分了这么几个区:品茶区、品茶室、国石展区、陶瓷残片触摸区和中华瓷道。# E- V8 y& X! B4 A5 J" n

( a" `1 K; \" {5 L) o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陶瓷残片触摸区。在这里我可以通过与这些陶瓷残片的亲密接触,感受中国历史、感知中华文明。于是,我把身上挎包的拉锁拉上并把它放到身后(我这么做的意思您也许知道了,嘿嘿)并俯下身来,仔细抚摸这些从远古而来的陶瓷“精灵”。说实话,当我用手翻来覆去触摸这些陶瓷残片的时候,我能确切感受到自己内心的舒展和宁静,感受到历史带给我的震撼,也感受到白明老师对陶瓷残片的痴狂,更感受到与这些残片相逢的不易。1 E- i( E+ q0 h. L) ^3 P$ r
- S$ v0 o" @( y6 w
在这里,百十片陶瓷残片我哪一个也没放过,我小心翼翼地一一同它们沟通、对话,并尽量记住它们的“音容笑貌”,以增长自己的陶瓷知识。我想当我在今后某个时刻、某个地方看见它们的“兄弟”的时候,我应该能认出那些“兄弟”和这些残片曾经是“一奶同胞”。那样的话,我就真的成长了、真的进步了。" I" O' q0 D3 z3 k
/ t, F/ n1 D" c
在中华瓷道,我体会到了中华几千年来的陶瓷文明。所谓“中国瓷道”就是在地上铺上一块块玻璃板,形成玻璃板道,每块玻璃板下沿从古至今的朝代顺序,都摆放着某个朝代的陶瓷残片。从新石器时期的陶片到清代的青花残片,真是应有尽有。因为这些残片是摆放在地下,所以,我几乎是跪在玻璃板上看下边的残片。这也算是我对中华陶瓷文明的一种膜拜吧!+ b! l( Z/ C0 T0 n& t- w

  B5 ?2 _: F/ N- H; z' _游览完中华瓷道,我来到博物馆的主展区:国石(四大名石)展区。说实话,我对中国的四大名石(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了解甚少,但是我对展区内这些巧夺天工的石雕山子、摆件真是喜爱透顶。虽然就是把我卖了,都不一定买得起其中的一个摆件。可它们真是太养眼了,买不起,我品得起。毫不夸张地说,我最喜欢的一件山子作品的楼台亭阁里的小人竟然只有1毫米那么大(也许我还说大了)。这是怎样的鬼斧神工啊!
0 k. G# N0 `: A7 m
6 J! k1 s+ L; ^/ E. I6 z转眼间,我就在睦明唐驻足了两个小时,该到了打道回府的时候了。" Q: C! a0 X3 U5 [$ L, _9 i
/ Z  o9 x4 n, I8 b# H
我真想从睦明唐买个什么回家。可是,那些国石山子我就是卖十个八个肾都换不回来其中的半个。那些陶瓷残片也是店里的非卖品。买什么呢?我在柜台看见了白明老师写的两本书:《打眼》和《雾里看花》,对!就买这两本书,回家慢慢品味,好好向白明老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 E" T/ ?0 D9 e- R9 }8 G# w3 K* f' P
( ^$ r$ k# M  Y! }$ x在我恋恋不舍地走出睦明唐的时候,内心在由衷地向白明老师致敬,尽管他还不知道我是谁。1 M( ]/ Z" l- q- l8 ~) s5 m

/ v  F5 s- X! T/ [4 \, o我会再来!
) j0 e: B+ O1 F- I, h& u# z9 f+ _# B- ?( U
[ 本帖最后由 无边落 于 2011-9-28 23:0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8 2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8: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泉中世界 于 2011-9-28 20:26 发表
. w( L" k% o# }( S 欣赏学习

( x6 Z/ \0 s  b9 E) k
3 H  O; h$ a/ ]7 ]( U* h3 S1 }% Y一起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0 08: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在我们当地的古玩市场上,我死缠烂打、兼施诡计地,好不容易买到一个120块钱的陶瓷笔筒,在这里就变成了20块钱一个。我郁闷哪!我就是从家里买票坐火车来北京,到潘家园买这么一个笔筒,再买票坐火车回到家,也比在当地市场买的那个笔筒便宜呀!
. x6 s  `2 `) ~----------------经典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0 08: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买这个笔筒,我当即对我们市场上的95%的“古董”都产生了假货的感觉,这是我到潘家园旧货市场最大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4: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乐集(收藏原来是这般如此)

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 l& ~  W- t3 e
: ?2 c* L0 x/ |又“缴获”两件战利品:“寿山石喜上眉梢笔筒”和“红木茶叶桶”。两件比较小巧的小玩意儿现在就摆在我的办公桌上。; k* a" j+ ~0 Q  B; S

2 Z  h2 z8 m: e6 f3 K% u0 X! ]! j% ?这两个“小伙伴”也是我在网上竞拍得到的“小家伙”,并且我都是以起拍价竞得。我本来想自己偷着乐来的,但是我这人有时候就是爱显摆,特别是当我买的是称心如意的小玩意儿的时候,我更是如此。
4 L! G( \& o1 B4 U
4 V" y% K) h0 e1 F% ?. A都说人家大收藏家个个低调非常,都特有内涵,买了好东西不显山不漏水,都是“独乐乐”者。可我不行,我就喜欢“众乐乐”,这可能正是菜鸟不成熟的收藏心态吧。据说,齐宣王当年跟我是一个心态,嘿嘿!
# N7 {/ O2 ]0 [( w6 j% D. |0 A0 M5 v6 a; o# A
先说“寿山石喜上眉梢笔筒”。
1 [7 a7 u/ q; u9 U/ \( K" j9 P9 j6 e该笔筒古朴雅致,虽然雕刻不是特别精细,但这寿山石本身的颜色与厚重感相得益彰,显得非常和谐。一只山鸡正在用尖嘴使劲儿戳一朵梅花的花蕊,啊不!是喜鹊。只是那只“喜鹊”看上去更像一只山鸡。但这并不影响整个笔筒的朴拙之美。嗯,已经不错了!并且价格也不贵。收藏之!* e; a, ]) Y2 X# b

9 ]7 }5 p$ l1 N+ @" l  T3 N再说说这只红木茶叶桶。
: {  M& h  I9 W在网上发现这只小茶叶桶的时候,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只红木笔筒呢,一看东西挺漂亮。我想都没想,就把这只“笔筒”拿下了!后来,我对这只“笔筒”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才发觉是只茶叶桶。因为这只“笔筒”有盖儿,哈哈!您瞧我这眼睛错哪儿去了?
2 ?. H' @! S  }8 q* E6 c2 W, m" V7 V9 R( D2 ]6 p3 r0 {
不过,这只茶叶桶我真的喜欢,尽管很新。特别是盖儿上“鲤鱼戏荷”的花纹特别精致,赏心悦目。7 s5 g8 Q4 t% G! i. o5 l$ L) c
甭管这个“小家伙”是什么了,反正我喜欢。/ u, w1 C0 P. h- Y. N% W/ S

. N* Y5 z0 S* _; g: L以后,我要是拿它当茶叶桶,就把盖儿盖上;我要是把它当笔筒,就把盖儿摘下。8 C. z$ ~, K" B1 ~8 a
哈哈,一件东西,两种用途,值!
2 `) v' x" {  |8 k0 E: P
7 J1 P) G0 i; w6 a[ 本帖最后由 无边落 于 2011-10-9 18:34 编辑 ]
DSC00085.JPG
DSC00086.JPG
DSC00087.JPG
DSC00088.JPG
DSC00089.JPG
DSC00115.JPG
DSC00116.JPG
DSC00118.JPG
DSC00119.JPG
DSC001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4: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昊天世纪 于 2011-9-30 08:31 发表 + E! u' a& u& p. f7 Q2 V
昨天在我们当地的古玩市场上,我死缠烂打、兼施诡计地,好不容易买到一个120块钱的陶瓷笔筒,在这里就变成了20块钱一个。我郁闷哪!我就是从家里买票坐火车来北京,到潘家园买这么一个笔筒,再买票坐火车回到家,也比 ...
& t3 a4 h7 h' \1 l9 D4 R# H

* j" \5 Z( s. u0 |) {欢迎常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4: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石 于 2011-9-30 08:53 发表
8 Q( Z8 `. o3 I2 o0 g" C通过买这个笔筒,我当即对我们市场上的95%的“古董”都产生了假货的感觉,这是我到潘家园旧货市场最大的收获

& R4 G( h( d- O* A
8 j( k8 H: x+ A9 m& G; |多谢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0 20: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0 23: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点图上来啊,或者把东西发到相应的研讨区,让大家帮忙检验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 09: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贴主节日快乐!继续期待楼主的精彩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20: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to:xw76
7 |# _# b: I5 e 1 y8 n' v1 A1 B  w7 y! F
欢迎常来!
4 V+ K! r7 v; ^# u9 G5 i* |7 H1 s" G8 v, P( i4 r
[ 本帖最后由 无边落 于 2011-10-3 20:5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2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ll 于 2011-9-30 23:24 发表
6 `: T8 C( x& L. c发点图上来啊,或者把东西发到相应的研讨区,让大家帮忙检验一下。

8 p- _8 |0 a: b1 d
8 y% W6 V6 d( L这几天正在准备拍摄,之后发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2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昊天世纪 于 2011-10-1 09:25 发表   n: L4 {9 Z* r5 {: Q5 H
祝贴主节日快乐!继续期待楼主的精彩文章!

6 g3 g" j; l/ @
: l0 o+ @* i; _0 ?节日快乐!
0 D  |9 Q5 [7 j$ J9 k& o3 P精彩将会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21: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3日,我们到北京玩。我顺便到北京的琉璃厂、海王村、观复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学习。刚刚到家,实在太累了。
" v5 v& M/ m2 a2 X4 E5 u3 w这两天我将把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写出来、发到网上!, k5 l6 `: a5 B# k9 ]5 G

6 o  R: W6 P4 p4 {, c[ 本帖最后由 无边落 于 2011-10-3 21: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粟米 +10 收起 理由
且听风语 + 10 期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0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欢迎发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14: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刚刚发现这个帖子且一口气读完了,写的十分精彩,贴近收藏现实生活,有人物,有故事,还有心理描绘,收藏知识-——活脱脱一个“菜鸟”的成长历程。我们每一个藏友尽管走上收藏的道路不同,但是共同的东西也不少,因此读起来很亲切。希望楼主费心坚持写下去,交更多的朋友,收更多的藏品,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3 23:18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