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3 R) r' t- D+ C4 d9 ]9 F- t3 p) X9 @+ p( f4 ]
三、 印象最深的买主( c. E9 T* W* p' Z t% v
! e7 T" v7 D) y1 ^4 Q
1、 买主一3 t. g3 C0 }9 b
第一位买主是一位斯文的中年人。在一个摊儿上,他拿起一个青花瓷碗先是翻来覆去地看,看得差不多了,回身从自己的背包拿出一件高科技产品。我一看,好嘛!ipad !只见这位老兄打开电脑资源管理器,不一会儿,ipad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青花碗图片。感情这位老兄是在通过高科技产品ipad里的图片与他手里的青花瓷碗比对呢。8 @6 D; Q0 M. q9 I, b+ N7 a$ d# z3 A3 C
+ s! s) a _& |5 Z# Q7 E; t这个方法好,我把它就做“按图索骥法”。说不定用这种方法还能捡到“大漏儿”呢。 J) Q: N5 Q5 A, d
他的这个举动引来了大批的观众,好多人都围在他身后想看个究竟,尤其是我离他最近,看得那叫一个真切。
3 c- v y2 V4 R通过这么一比对,老兄对他手里的青花碗做了一个明确的鉴定:活儿不对!之后扬长而去。' J/ _% n. U% M9 L
* H& y+ L \, R" o/ r$ X等有钱了,我也买个ipad,按图索骥,看谁还敢蒙我。可ipad里边的那些真品图片,我上哪儿去找呢???找这些图片也是一个大工程啊!
) e7 z8 G9 v4 K7 d0 s7 [/ \
6 P+ \, d4 E7 z2、 买主二2 M% U1 w( D* b* N
第二位买主是一位乐观通达、健康向上的老者,一看就是一个很有层次的买家。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笑声一片。买东西的时候是笑着跟你砍价,不买东西的时候也笑着跟你唠嗑。买完了以后,他老人家趁摊主不注意,依然笑着往自己的小布包里塞本属于摊主的宝贝。哈哈!这也是一种“捡漏儿”。当然这种做法难以得逞,因为,摊主们虽然也跟着他一起笑,但眼珠子始终不离开老者的手。老者的手只要一有动作,这些摊主们就赶紧先下手,使劲儿往自己这边划拉东西,生怕一不留神,自己这些好不容易从农村老头手里划拉来的宝贝被这位乐观的老头给划拉走。
2 w) R4 R1 ~0 k- b$ r! |# w& s6 `
* i5 R0 a* Z% \3、 买主三
' \2 e7 e$ W& G5 Q( j( |第三位买主还是一位老者。怎么都是老者呀?我有时候都怀疑自己,现在搞收藏,是不是说明我已经老了?怎么我感觉只有“老东西”才喜欢老东西(古董)呢?(对不起,在这里我没有歧视老人的意思,相反,我非常敬重老人。我只是用了一种写作修辞方法来加重文字的色彩)。, [% K, `; q3 Z) ]+ T
1 }5 f [$ e$ o8 j
这位老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知识。他基本不买东西,就是“看”,看完了“说”。比如:面对一堆陶瓷残片,他能说出每个残片的特点,并断定其年代。& t+ g n5 ]0 i% A# l
, C4 R4 s, v2 \我蹲在他旁边,顺便“偷”点儿他的知识。比如,行家们都说元青花如瓷瓶的底都非常厚重,但是我从来就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这回从这一堆残片与老者的对话中我总算找到了答案。原来元青花真的很厚重呀!
/ V9 `1 s' F, c# r0 n4 _. T' x V, Z! m
7 j# L# d5 G' Z5 K5 e1 e" w' | z并且,从现在起,我又开始喜欢上陶瓷残片了。3 d5 i2 K4 Q: N% `% ~
. n5 M" o L$ v4、 买主四
8 }; w$ |0 G6 Y2 [- K8 w+ n第四位买主应该是一位欧洲人,但具体国籍不详,因为他说着流利的汉语。从他的汉语腔调里,我实在判断不出他的国籍,甚至我觉得要想从他的腔调里判断出他的国籍比断定青花瓷的年代更有难度。4 u9 { [' I, N
$ s# \, B. |- T; `+ u- D) i: L
都说欧洲人喜欢中国的古瓷,这话一点儿不假。看看这位外国友人买的东西,一色是仿宋的白不啦叽、黑不啦叽、灰不啦叽的老瓷器、大罐罐,而对那些花不啦叽的青花、粉彩瓷器他根本不屑一顾。- g& v5 b- o& ]0 T- F1 X
8 E3 _( Q6 m! [我给他数了数,他一共买了14个坛坛罐罐,花了3000多块人民币。数完之后,我就替他发愁,这么多、这么大的家伙怎么往欧洲运哪?
' M! f6 `- p$ p' ?( T. M3 ~+ w! M9 B0 p5 Q5 A
5、 买主五9 J; s9 v- \* r$ w6 [4 X5 c
第五位买主应该是两个人,一对儿外国老夫妻,国籍不详,因为他们说的外国话我听不懂。两位老夫妻蹲在一个地摊儿上,花了半天时间,挑了24个造型各异的陶瓷鼻烟壶,付钱的时候出了点儿小问题,肯定是买卖双方在价格上没有达成一致。8 {9 c* @ j. U) m" B
; u% w3 v- r O; g
结果,两位老人扭头而去。卖货的女摊主一看此情此景,不敢怠慢,飞身冲出5、6米,拦住了两位老人。在她连说带比划之后,嘿!两位老人真的回来了。“二老”拿起那些鼻烟壶后,我看到了外国老先生付给摊主的钱:380元RMB。+ y2 F' S4 C: Z p% d7 e( R
4 T3 R9 W2 W: ~6 Q(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