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4753|回复: 88

华山论剑之“荆楚侠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8 16: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弟云游四海,偶得一剑,鞘剑俱佳,利可开纸,气质古旧,味道较好。特上传同品,还望方家雅正!
, z9 c  C: Z$ u; z5 f7 U3 r, E" y             # t( l& N. `, m
                                      [face=隶书]金刀客[/face]# S  j' q; J6 [# ?8 G% L  o

; o$ D  J+ l( r; p
4 e7 ~' A8 L) P1 b, G! o' z3 G- {/ W# J
+ c7 F" e/ G' U
1 j& z  S& E$ o+ @
; X7 m2 m# o' }6 B" h+ t

% {6 {& I% M) Y. H3 T7 Z4 c& g; y; p

) b3 ~, H7 ^) ~, s- c* ^$ q0 n! _) c6 {
% Z3 }  o! ~0 k7 u9 o
& [2 l& [( A2 N8 P  M' q
        怎么样啊,这次照相技术有提高吧。[em10]4 y/ u7 C  L. u3 j5 [
2 o3 ~3 a' `* n6 k$ z: U$ u' D
, t, r9 V! B; H: `
' `2 S" ~1 f0 U
) d3 o3 j1 L* S; p

; ?* N3 m5 {" _3 S; d3 N8 u! M" }7 N2 k9 Z9 P! g9 ^- q# a

& T/ e3 L& p- m8 O% b* h6 n
9 V. Y2 ^7 W: W" G
8 W( u! f9 Y7 W* m, M  a$ z
6 H4 f& h; y# T9 q8 c/ }% Q. W! m' j! W; h" K0 }6 J

' }- k, c( v3 J) D/ P5 w
' K! J' m! n5 {+ I' E" H8 b, B8 W
( [1 z" \3 p/ q$ e4 F' d[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9 19:04:56编辑过]; C2 Z! \4 M" w' j: p4 \,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8 18: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剑,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18 21: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剑为水坑器,剑身上的锈色较复杂,请问初嗜兄,上面的反金色斑块是怎么形成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8 22: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剑,难得。可否割爱??: e/ P) N9 l0 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8 23: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驿金兄,此剑看剑身的铸造纹应没问题,可绿锈有些浮,把上的缠缑还立着,好象还有弹性,这就有些疑问了,鞘上黑漆片厚吗?看型制鞘没问题,但鞘出水后如没脱水,很快会干,会裂,会碎,会碳化,脱水后也会变色,可看此鞘象新的一样,毫无变化,可否再上些近镜照片,和口尾部照片,如有碎漆片可用火烧一下.闻闻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19 1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KANG兄:) |3 Y4 G4 X; l6 L
        此剑高保真的,虽说是水坑,但我想其真正的环境还是比较复杂的,应是干湿交替的状态,绿锈应是后生的。柄上缠绒线确已碳化腐朽,我每次都不敢摸的。但凡剑身上有龟裂纹的都是真品无误,还有泛金斑纹,应该说它在坑内的环境是复杂的。鞘在坑内已基本脱水到位了,漆皮厚易脱漆面上还有横纹,但我还是用保鲜膜包着它的,只在拍照时真裸噢。% `  h- w2 ~0 p0 o
伯通兄:
1 N* c- S. ]4 b- {7 _5 _/ P& C3 _       刚得此物,还想留着把玩。再说遇到这种全品相的东西着实不易呀。但您若想要其他的,也是好品相的有62长,鞘破损,也是高保真的东西价较高一个数,如果要请另外发邮件到e158168@263.net祥谈吧,弟愿代为联系的。[em10]9 e  b6 ?1 m% A$ [3 X
$ O  d& g( j- Z

# A9 A6 G! F. I" D5 t* y' Q' ^. @
3 a; {/ C6 Z! L  t* N, o( P- z- {: c6 ]+ _& `# a
/ L0 h* X8 ]4 A+ X1 V

; n. V0 R# V& @9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9 11:42:01编辑过]2 z+ ^$ u" O0 c1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9 12: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认为不是完全的水坑,剑上有锈迹,并又有“返铜”。其实此剑市场价格并不一定很贵,这剑难得于有保护较好的“篌”和鞘,所以收藏一定要慎重,不然十年后就不会再见到这“篌”和鞘了。我认为每一位收藏者都希望把它保存至永远。4 e: F% K, F- s! `
  附上一把戈。(无法与剑相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9 13: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图真挺难的。* P* z3 M8 _- R- `& m; ^0 \
东西不好,
* I6 U8 P  _- s+ a  _    惭愧。& j) Y7 r6 d% }. b* O" r

" g. K9 k" O' ]3 w" B3 ^
: Y2 y: Y8 f2 L! l$ m7 Y& \
5 [7 A5 I& i7 ]
9 q3 Q9 e) Q7 N$ c: H. Q) ~
" I# [( M7 B) i% k* H- j" @5 H3 l  c/ q
5 U3 _# o. B5 ?4 ~) ^

# e7 w( R& [9 M1 }3 Q%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9 15: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大驿金在2004-5-19 10:36:30的发言:
  p- f1 v6 V# N1 n: w: O+ MJIANKANG兄:: V2 O8 ?' R$ D& v% H% J7 Y
         此剑高保真的,虽说是水坑,但我想其真正的环境还是比较复杂的,应是干湿交替的状态,绿锈应是后生的。柄上缠绒线确已碳化腐朽,我每次都不敢摸的。但凡剑身上有龟裂纹的都是真品无误,还有泛金斑纹,应该说它在坑内的环境是复杂的。鞘在坑内已基本脱水到位了,漆皮厚易脱漆面上还有横纹,但我还是用保鲜膜包着它的,只在拍照时真裸噢。
* g! S; N% N1 k; `4 x7 w8 X3 L8 d# ]& e 伯通兄:
; j8 V2 a  r' A; P7 G        刚得此物,还想留着把玩。再说遇到这种全品相的东西着实不易呀。但您若想要其他的,也是好品相的有62长,鞘破损,也是高保真的东西价较高一个数,如果要请另外发邮件到e158168@263.net祥谈吧,弟愿代为联系的。[em10]
8 e1 P+ D* f$ {7 H' ]6 Y3 h3 O[
大驿金先生的剑毫无问题,鞘也毫无问题,照相技术也不错!只是此剑规格多少啊!既是论剑就要介绍全面。这包浆是湖北水坑特有,剑上并非是绿锈,是坑土沁色,不容易去掉!好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9 20: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照大驿金兄的解释此剑应没问题,但百鉴坊兄说的“剑上并非是绿锈,是坑土沁色”我有些疑问,剑不都是放在鞘里下葬的吗?剑不能隔着鞘接触土阿,怎么会有坑土沁色,我以为,此绿锈还是水锈,百鉴坊兄,不知对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19 21: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再次谢过各位老师的指点了!
/ R! e. x& O+ I! z. [, j# j( x     此剑长43厘米,确为叶老师所判是荆州货,宽重未计量,
  P1 C) i( _0 r" N8 k& F3 |. T+ r具我推断此物在坑中,不是完全泡在水中的,但其环境湿度至少也有95%了,
* n0 n0 [8 @1 `8 r- z; z+ r5 @才导致这种颜色吧。而且鞘确实保存很好的。此剑铸造出来没有打磨抛光,% {. u, n- Y" Y( H( b; u* ]5 G1 j
剑身上还有两个米粒大小的铸痕,上面的色泽斑驳很坚固不易除下,
9 s. Y& j$ K# @, |% o: `; F% E% ]能沾到手上的只有些炭黑,我也以为那不是锈层。剑刃很锋利的。
5 Z& G/ D- X2 [& l# c8 X6 q% Q      泛金,是否与铸造及环境有关呢?一是剑身铸好后不打磨抛光,9 K: y! G8 t# v& ^& T
二是干湿交替。这种剑我见过好几把了。
1 _2 I& M) L0 e0 z! F& F7 L7 c7 h2 i     请问叶老师,这剑要如何保管呢?我还有一剑鞘未脱水,拿来时外面还裹着
) Q7 |% r/ O# e8 @% r( R一层臭泥,要怎样脱水呀,我只好用保鲜膜把他给包着。
) h! G: e0 R, W$ u, p2 |1 q% L
! C8 o3 [$ w* P% E' q- Z
4 A: b' r& B, \. x/ I9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9 21:14:50编辑过]9 e) h+ R, j1 D# N' r7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9 23: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以为是好东西、真东西,这把剑有一种神气、一种霸气!
5 f& X6 m1 j3 w3 u   叶老师、初嗜兄说的好,jiankang兄说的收藏时真要注意的!
& x% k) |* s2 n5 p! H! R! J: w, t     小点返金可能是水坑中的空气泡造成小局部的结果?鞘上漆皮面上的横纹应是丝绳缠后涂漆形成的漆皮横纹,如果鞘上漆皮是在清理时脱落,可惜。
% H# P* p) D2 X9 B* s1 U       本藏品 鞘剑俱佳,好就好在有保护较好的“篌”、鞘,如果再有一个剑盒形成三件套,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15: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兄对剑是比较有见地的,感谢你的评价!
$ t* c* Q; Y9 h2 Q) I! w. d! m, h% u     鞘上漆皮应是在坑中自然脱落的,但横纹我感觉是刷漆时,故意做成的装饰纹,下次我上张祥图你看一下。你也看到这把鞘的自然脱水是较到位的噢。三件难求,但也有,只是贵了一些,又不送人就省点吧。
- a* C* ~) c6 V* S/ a     另外,你对漆木器脱水有研究吗?可否贴上一段呀!& T6 B. K, O- J4 ^
     你的新藏:短剑与樽,何不传上同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0 16: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iankang在2004-5-19 20:18:36的发言:
, k( [. c# V# q: J9 \照大驿金兄的解释此剑应没问题,但百鉴坊兄说的“剑上并非是绿锈,是坑土沁色”我有些疑问,剑不都是放在鞘里下葬的吗?剑不能隔着鞘接触土阿,怎么会有坑土沁色,我以为,此绿锈还是,百鉴坊兄,不知对否?
jiankang先生:我清理过几把带椟、鞘的剑,椟内满是泥土,我清洗花了3个小时,这泥不是我们常见的泥土,好像是青膏泥,凡是上面剑或其它铜器呈现那种沁色,必有这种泥土,没有时也是清洗过的。水锈也说的不错,水坑都是饱水的,否则椟、鞘不可能保存下来。考古书籍上对此有很详细的介绍,这里我就不抄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0 16: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以下是引用大驿金在2004-5-19 21:01:03的发言:: W, |( z0 q  e' b7 t& S
弟再次谢过各位老师的指点了!6 D3 s8 E+ \6 u# U& l, l
      此剑长43厘米,确为叶老师所判是荆州货,宽重未计量,
! L; A2 c2 Q7 J/ |. ] 具我推断此物在坑中,不是完全泡在水中的,但其环境湿度至少也有95%了,
  z. M) B$ U# E) z: H 才导致这种颜色吧。而且鞘确实保存很好的。此剑铸造出来没有打磨抛光,
  f. ]6 x) r& Q7 p0 r# i# b, y  b% s 剑身上还有两个米粒大小的铸痕,上面的色泽斑驳很坚固不易除下,
( X% L1 _' E8 s 能沾到手上的只有些炭黑,我也以为那不是锈层。剑刃很锋利的。
: P1 i# v% Y: ^% E7 Y8 g       泛金,是否与铸造及环境有关呢?一是剑身铸好后不打磨抛光,5 c' \' _" q& ?% {
二是干湿交替。这种剑我见过好几把了。7 Z- a' I! S6 U) ]* p4 e
      请问叶老师,这剑要如何保管呢?我还有一剑鞘未脱水,拿来时外面还裹着
$ ~( ?4 }1 @, s" i 一层臭泥,要怎样脱水呀,我只好用保鲜膜把他给包着。! M( b, p3 `5 k: T4 a4 m
大驿金先生,我们自己是无法采用科学脱水的,委托考古所作,费用将超过剑的价。按我的经验,可将鞘小心清洗一下,仍剑鞘合一(避免剑鞘变形),外用保鲜膜裹几层,一年后就自然脱水。另外,这种剑售价在武汉当地是5000元以上,不是不值钱!
9 O3 C5 ]" J8 P6 C - C# y& A$ S" `& g3 i" D-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20: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叶老师的释疑解惑!
3 O/ V+ J; `" z0 M0 M4 i      总感觉每多一次的交流,就有多一次的收获。吉金老师所倡导的交流平台的意义即在于此吧。
( y: @8 _. u! _' c1 U' \4 y0 D      说来不怕您笑话:那两把剑我是一起拿的,他告诉我说小刀已脱水差不多了,大刀未脱,只可裹着。我实在好奇,就一一揭开一探究竟,果不其然呀,小的鞘好且已清洗过了,大的鞘外确有一层青灰色的泥:沾.滑.微臭.......我把他们都洗净凉着,5小时后小鞘确如其人所说毫无变形,而大的就惨了,已逐渐收缩卷翘......咳!只好又泡水如叶老师所说的方法,剑鞘合一的用膜裹着,现在也不知道咋样了。, y1 k3 F4 m& X- s
         照这样讲漆木器就更难伺候啦[em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1 00: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叶老师对水坑器物的确很有经验!
! a: l/ s0 U" ~1 p3 V+ D9 s% X    剑鞘合一的用膜裹着,剑表面会产生黑色水锈,但,也只好如此!
. Z  s8 C7 h/ s' g+ B9 ^$ l         漆木器确实难伺候,搞不好我们起的是破坏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1 00: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漆木器脱水的研究、运用,就是叶老师说的,成本很高,风险也大,我只是感兴趣,研究和实践还说不上!
# V  d4 g' R5 f: U   短剑、樽图片,过一段再上。这俩天网站气氛挺好,真希望多看看各位藏友的藏品和真知灼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1 2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谁感兴趣啊!7 F6 `/ [- m/ R4 N
      古剑出世,三件套楚剑,椟已基本脱水到位,鞘未脱,剑长62品相与本剑相仿,价较高,有哪位中意否?高保真噢。
7 Y& ?! v' B6 H/ D" h" Y: Z* O) n& s7 F0 f& G6 C% G) D! G' Z7 U
[em10]
) _3 e7 Z! l+ a[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1 21:14:40编辑过]5 W, o4 Q  [8 s  q%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1 21: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鞘椟的脱水。
0 ^9 q# A7 v4 ~1 s, A     我听一朋友介绍说,剑鞘刚出土后,可以上蒸锅蒸上一段时间,就可基本脱水的。不知是否为“胡悠”之说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2 19:10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